国际局势变得越来越像一盘大棋,各国都在小心翼翼地走每一步。而印度总理莫迪,愣是靠着灵活的外交手腕,把印度从一个“边缘玩家”变成了棋盘上谁都不敢轻易忽视的大角色。美国媒体就曾感慨过一句很扎眼的话:莫迪给西方上了一课,只要有中国在,美国就不敢跟印度翻脸。这话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仔细想想,还真有点道理。
莫迪2014年上台那会儿,印度在国际上的存在感其实不算强。以前的印度外交,多少有点“随大流”的味道,不太爱出风头。但莫迪一上来,就给这套玩法来了个大换血。他搞了个“邻里优先”的政策,先把周边小兄弟拉拢好,比如尼泊尔、不丹、孟加拉国这些邻居,印度拿钱拿技术帮他们搞基建、修电站,换来的是这些国家对印度的支持和好感。光2020年,印度就给不丹提供了50多亿美元的援助,这可不是小数目。
除了周边,莫迪还把眼光放远了。他跑到东南亚,跟东盟国家各种握手签协议,从贸易到反恐啥都聊,愣是把印度在印太地区的份量抬起来了。比如2018年,莫迪访问新加坡,直接签下好几个合作备忘录,涉及港口开发、数字经济这些硬核领域。东南亚国家一看,印度这哥们儿靠谱,能带来实惠,关系自然就热乎了。
再往大了说,莫迪还带着印度在全球舞台上刷存在感。他跑去联合国开会,讲气候变化、讲可持续发展,搞得西方国家不得不正眼瞧他。2021年,印度承诺到207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目标虽然远,但也让欧美觉得印度有担当。更别提疫情期间,印度搞了个“疫苗外交”,往周边国家送了几百万剂新冠疫苗,斯里兰卡、尼泊尔这些国家拿到货后,对印度那是各种点赞。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印度的国际地位蹭蹭往上涨。
说到莫迪的外交,最绕不过去的,就是印度跟美国、中国的三角关系。这三国之间,真是既合作又博弈,关系复杂得像一团麻。
先说美国。美国这几年一直把中国当成头号“假想敌”,想拉拢印度当帮手。咋拉拢呢?卖武器、搞军演、签协议,一套流程走得飞起。2020年,美国跟印度签了个《基本交流与合作协议》(BECA),让印度能用上美国的卫星数据,这可是军事合作的大手笔。
还有“四方安全对话”(Quad),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拉着印度一块儿搞,摆明了想在印太地区围堵中国。2023年6月,莫迪访美,拜登直接把红毯铺到家门口,美国企业还承诺在印度投资搞半导体,这待遇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能有的。
但莫迪也不是省油的灯。他知道美国看重印度,无非是想拿印度当“枪”使,可印度偏不吃这套。军事上,印度一边跟美国玩儿联合军演,一边继续从俄罗斯买S-400防空系统,气得美国直跳脚。按理说,美国对不听话的国家早就挥制裁大棒了,比如土耳其买S-400就被美国收拾得够呛。可对印度呢?美国愣是没敢线年,美国国务院还公开说,跟印度的关系是“特例”,不会因为俄罗斯的事儿动制裁。这态度,软得有点不像美国了。
再看中国这边。印度跟中国关系,说实话挺纠结。经济上,中国是印度的超级大客户。2022年,中印贸易额高达1359亿美元,中国货在印度那是铺天盖地。小米、OPPO这些中国手机品牌,占了印度市场70%以上的份额。印度人日常用的电子产品、便宜衣服,甚至建筑材料,好多都是“Made in China”。
莫迪虽然喊着“自力更生”,想少靠中国,可真要跟中国彻底脱钩,印度自己的供应链得先乱套。2020年边境冲突后,印度禁了上百个中国APP,可贸易额不降反升,这就说明,经济上谁也离不开谁。
但军事上,中印又不对付。2020年加勒万河谷那场冲突,20多个印度士兵阵亡,两国关系直接跌到冰点。之后边境上双方都加了兵,气氛紧张得不行。不过到了2022年,中印算是稍微缓了缓气氛。可问题还没解决,边境的部队也没撤,说明这关系还是冷得很。
这就说到关键了:为啥美国对印度这么忍气吞声?答案其实很简单——中国在这儿杵着呢。美国心里跟明镜似的,印度要是真跟美国闹掰了,完全可能往中国那边靠。这可不是瞎猜。印度跟中国虽然有矛盾,但在金砖国家、上合组织这些平台上,两国没少一块儿说线峰会上,中印还一块儿推了个“全球南方”议程,多少有点联手的味道。
要是印度真跟中国走得太近,美国在亚太的布局就得崩一半。Quad这帮子小伙伴少了印度,威力得打个折扣。更别说印度还能从中国那儿拿技术、拿投资,经济上再补一补短板,美国想靠经济牌压印度的路子也走不通。所以,哪怕印度有时候不听话,美国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2022年俄乌冲突,印度没跟西方一块儿制裁俄罗斯,美国嘴上说了几句狠话,可实际啥也没干,不就是怕把印度逼急了吗?
莫迪抓的就是这个命门。他知道,只要中国在,美国就得哄着印度。只要印度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谁也不敢真把它怎么样。这种玩法,说白了就是“借力打力”,拿大国的矛盾给自己铺路。
莫迪这人,外交上还真有点“生意头脑”。他不光会跟美国、中国周旋,还知道怎么从全世界捞好处。跟美国合作,印度拿到了无人机技术、半导体投资;跟中国做生意,印度保住了便宜货和供应链;跟俄罗斯买武器,印度又把国防搞得硬气起来。2023年,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暴增20倍,省下不少外汇,这买卖做得太精了。
还有“疫苗外交”这招。2021年,印度靠着自家生产的Covishield疫苗,给60多个国家送了6600多万剂。光是孟加拉国就拿了900万剂,感激得不行。这招既赚了人情,又让印度在发展中国家里有了号召力。结果就是,2023年G20峰会,印度一嗓子喊出“全球南方”的口号,非洲、拉美好多国家都跟着点头。
气候变化这块,莫迪也没闲着。他在联合国喊话,说印度要搞太阳能、风能,弄了个“国际太阳能联盟”,拉着100多个国家一块儿玩儿。结果呢?欧美国家一看印度有想法,赶紧掏钱投资。2022年,英国就承诺给印度投10亿英镑搞绿色能源,这钱来得不要太舒服。
当然,莫迪这套玩法也不是没风险。中印边境的事儿还没完,2023年双方还在拉达克那儿对峙,谁也不肯先退一步。经济上,印度想“去中国化”,可现实是,中国货一断,印度工厂就得停工。2020年那会儿,印度禁了中国货,结果自己手机价格涨了20%,老百姓骂声一片,最后还不是得认怂?
还有美国那边。印度要是跟俄罗斯走太近,美国迟早会不高兴。2023年,美国议员就公开嚷嚷,说印度买S-400是“威胁”,得好好管管。可真管了,印度要是翻脸,美国自己也下不来台。所以这平衡,真是走钢丝,稍微歪一点就得摔。
莫迪这十年,把印度从一个“闷声发大财”的国家,变成了全球都得掂量掂量的角色。他的外交遗产,说白了就是让印度学会了“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谁也不得罪,谁的好处都拿。未来,印度肯定还得接着在这条路上走。跟美国要技术,跟中国要市场,跟俄罗斯要武器,哪边都不能丢。
但这路能走多远,还得看莫迪这套“生意经”能不能一直灵下去。中国崛起得越来越快,美国的耐心能有多少?印度的经济要是再不上个台阶,光靠外交耍花活儿,能撑多久?这些问题,恐怕连莫迪自己心里也没底。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美国需要印度时、印度拼命上;印度需要美国时、美国不做声”……这是把印度当傻子[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