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提出以建设创新、宜居、美丽、韧性、文明、智慧的现代化人民城市为目标。石家庄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践行人民城市理念,坚持干字当头,着力抓好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持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即日起,本报推出“厚植为民情怀,努力开创民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系列报道,聚焦教育、医疗、居住、养老、文体等5个方面,展现石家庄在优化公共服务、提升群众生活品质,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发展能级上的务实举措与显著成效,为城市发展凝聚更多共识和力量。
盛夏时节,石家庄新建、改扩建学校正在抓紧施工,一座座功能完善、设施齐全的新学校即将在秋季新学期投入使用。
7月23日,记者在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铭德校区看到,整个校园建设已进入收尾阶段。下沉广场处,工人们开始铺设露天影院地面;图书馆外,外立面施工紧锣密鼓进行;教学楼内,卫生清理和设备调试全面展开……从楼内到校园,每一处细节都在精心打磨中愈发完善。
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持续扩充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坚决推进义务教育阶段“阳光招生”,连续10年将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创建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大力开展小学生课后服务、暑期免费托管,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等国家级实验区相继落地……石家庄市以实际行动回应群众教育期盼,以“奋进之笔”推动全市教育高质量发展。
走进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铭德校区,双轴引领的空间布局令人眼前一亮:南北向的“精神轴”连接起教学楼和礼仪广场,东西向的“启智轴”将露天剧场、水景庭院等活力空间串联,行走在校园中,“严谨、启智、崇实、求新”的二中教风扑面而来。
“铭德校区是落实市委、市政府‘二环内做减法,二环外做乘法’,促进石家庄市优质教育均衡发展布局建设的一所‘高标准、现代化’的公办寄宿制高中,投用后,将为社会提供2400个学位。”石家庄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宋伟说,铭德校区与本部实行一体化管理,管理团队和骨干教师均由本部及集团成员校选派,老中青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将为学生提供优质、多元、个性化的高中教育。
石家庄市第四十二中学锦尚校区也是今年秋季新学期即将投入使用的新学校,作为柏林庄城中村改造项目的配建学校,锦尚校区投用后,将为区域内适龄学生提供学位数2100个。“学校在注重硬件打造的同时,更注重内涵的发展,我们从本部选派了一批管理能力出色的校级、中层干部到锦尚校区任职,同时选派了业务能力精湛的教师团队到校任教,满足学生和家长对高质量教育的期待。”学校负责人尹平平说。
“2021年以来,我市在二环外、六大片区,新建、配建学校87所,目前已投用51所,今年秋季新学期,还将投用28所。石家庄市教育设施空间布局与城市发展、人口变化的匹配度将显著提升。”市教育局副局长钟荣贵告诉记者,今年将投入使用的新建学校包括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铭德校区、石家庄市第43中学太平河东校区和西校区、石家庄市第40中学弘真校区、石家庄市东风西路小学云和校区、石家庄市第81中学光华校区等,这些优质学校的新校区,均不设独立法人,与本部学校实行一体化管理,师资共用,资源共享。
“我们已经全面开启‘保开学’倒计时攻坚模式。目前,二中铭德校区进入最后收尾阶段。40中弘真校区教育综合体室内装修即将完成,已经开始设备安装。43中太平河东校区已完成主体结构,室内外装修和景观绿化施工正在进行。”石家庄城发投集团副总经理刘守彬说,三个校区将保质保量在秋季新学期迎接新学生。
“作为家长,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孩子能不能享受到真正的优质教育,看到学校完善的教学环境、齐全的配套设施和优秀的师资团队,我们的心里非常踏实,真切感受到了政府‘优质教育资源落地’不是一句空话。”黄继是二中铭德校区2025年高一新生黄一宁的父亲,看了铭德校区的全貌后忍不住发出感慨。
“为落实国务院高效办成‘教育入学一件事’和教育部义务教育‘阳光招生’行动要求,石家庄建设完善了招生服务平台,打通了户籍、房产、居住证等信息线上核验,实现了义务教育招生录取全流程‘一网通办’,全过程可追溯监督。”市教育局副局长钟荣贵说。
7月23日上午,石家庄市民办小学、民办初中电脑随机派位工作在17个县(市、区)同时进行,在公证机构、纪委监委、两代表一委员、中小学教师代表、家长代表的共同见证下,派位过程全程录像,确保了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石家庄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除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以及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依规调剂的学生外,各公办义务教育学校严格执行“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政策。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坚持“公民同步、属地负责、计划管理、随机派位、稳定有序”的原则,采取电脑随机派位方式确定录取结果。
为守好教育公平底线,石家庄市加强了招生工作的组织和管理,严格入学程序,严明工作纪律,坚决贯彻“公民同招”要求,执行义务教育“阳光招生”,推行招生平台一站式办理,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暗箱操作”“掐尖招生”,以及各类跟招生入学挂钩、关联收费等违法违规现象。
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积极推进区域内户籍、居住证、房产等入学相关信息互通共享,加快实现报名、材料审核、录取“线上一网通办”,全面推行平台一站式招生,推进“线下只进一门”,提升了线下办理服务水平。
“线上一网通办”让家长们切实感受到了便利,减少了线下不必要的奔波和等待时间,孩子上学报名不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报名流程简化,招生效率提高,在源头上保障了入学的公平性。
石家庄还持续深化学区管理制改革,以强校带弱校推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实施学区管理制,一批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共享教学资源、管理经验和师资力量,着力提升了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在学区管理制的推动下,薄弱学校得到了快速成长,不仅在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得到了显著改善,更在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提升,教育公平进一步推进。
操场上,足球、篮球等各类运动热闹进行;教室里,陶艺创作、童声合唱等活动丰富多彩;午休教室,空调温度正好,孩子们渐入梦乡……今年暑假是石家庄市开展小学生暑期免费托管的第四年,30所托管学校为暑期无人看管的小学生提供了上万个托管学位。
2022年起,石家庄市在小学生课后托管服务基础上,率先在全省开展了小学生暑期免费托管服务,自此,暑期免费托管成为石家庄市小学生家长暑期“孩子去哪儿”问题的托底答案。从有时间限制到提供午餐午休,从只有本地孩子才能参加,到外县市探亲孩子也能参加,四年来,小学生暑期免费托管服务不断回应社会需求,解决了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
顺应民生需求、办好民生实事,只有不断提升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性、便捷性,才能让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石家庄市持续扩充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推动“幼有所育”向“幼有优育”转变,连续10年将创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列入民生实事,创建完成普惠性民办幼儿园863所,提供普惠学位10.22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1.96%。今年,石家庄已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新建普惠性民办园57所,提供普惠性学位1.05万余个。
长安区盛世之星幼儿园户外活动区域内,新修建的彩虹跑道上,孩子们快乐地进行着AI游戏化体能比赛。“幼儿园今年被评为市级普惠性民办园后,利用政府发放的补贴,我们为孩子们购买了大量红色绘本、室内区域玩教具,引进了AI游戏化体能活动等,新添置的教学设备丰富了园内的教学资源,为幼儿提供了更加多元的成长环境。”幼儿园执行园长马淑蕊高兴地告诉记者。
和平西路小学操场上,大课间常常是从一场特别的“乒乓操”开始,上千名学生手持球拍,整齐划一地完成着推挡、扣杀等动作;八一小学,篮球成为学校的特色,班级间、学生团体间“周周有训练、月月有比赛”;市特殊教育学校,视力障碍的孩子们齐声合唱,清澈动人的歌声中饱含着真挚的情感;柏林庄学校,錾刻工作坊里铜锤叮当作响,音乐大厅内小提琴激情演奏,舞蹈教室中同学们翩翩起舞……
“双减”政策实施后,素质教育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为真正实现减负提质的目标,石家庄市以课后服务为抓手,探索“五育融合”素质教育新路径,通过创新课后服务模式、整合优质资源,拓展了素质教育新空间。
从艺术殿堂的精彩绽放,到竞技赛场的激烈角逐;从劳动基地的俯身耕耘,到科技赛场的创新突破,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被扎扎实实写在石家庄市教育发展的奋进征程中。
一所所优质新学校的拔地而起,一项项惠民政策的落地生根,石家庄努力践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承诺,深入实施教育改革,全力推进教育公平,高质量发展步伐铿锵有力,教育新篇章熠熠生辉。(记者 宋子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