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道漫步,欣赏靓丽景色。相约球场,感受运动激情……合肥市包河区以精细化“绣花功夫”重塑城市绿色空间,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成为广大市民的生活日常。今年以来,该区新增公园游园3处、改造提升11处,新增提升绿化面积33.85万平方米,以“公园+”多元场景激活城市活力。
在滨湖明珠体育公园,标准化篮球场暑期日均接待超百人次,齐全的健身设施成为社区“户外健身房”;罍街公园D区则凭借艺术花境升级,成为商圈游客与周边市民休闲打卡的新地标。
“游乐区改造后,孙女每天都要来!”居民李阿姨指着罍街公园D区新增的多项设施点赞。此前,该区域因草坪退化、设施陈旧饱受诟病,经系统性改造——更换草皮1.8万平方米,补植耐阴植物6000平方米,翻新护栏、木栈道、灯具等,实现生态与功能双提升。
这些喜人的变化,源于包河区构建的“1+10”全周期管理体系。该体系整合了全区园林绿化从规划、建设、养护到移交、考核的全流程管理机制,形成闭环式工作链条。与此同时,通过打造绿化养护标准化示范,推广“全龄友好”理念,让公园真正成为服务市民的“城市会客厅”。
“通过草坪更新、林下空间优化和复合型花境打造,以及增加便民服务设施和‘公园+’业态植入,让公园实现了从单一绿化到多元复合空间的蝶变,让市民‘进得去、坐得下、玩得好、留得住’。”包河区农林水务局规划设计室副主任周小晗表示。
“公园+”理念,在保留生态本底的前提下,适度植入文化、体育、商业等元素,让公园不仅好看更好用,成为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的生动实践。这种“以园养园”的创新思路,有望为城市公园的长期良性运营提供新方案。
下一步,包河区还将以环巢湖绿道和城市公园体系为骨架,通过“绿道串联、彩化点缀、服务升级”的系统工程,探索构建“三路三高三河”的绿色廊道网络。同时,将实施“小而美”的微更新策略,在街头巷尾打造独具特色的“口袋公园”和“街角花园”,用持续的“绣花功夫”,织就更具品质的绿色城市画卷。(记者李沫李欢何颖)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