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城市公园作为重要的公共空间,其价值日益凸显。然而,在快速发展的当下,公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设施老化、运营成本高、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传统的景观设计多侧重于美学和功能,而忽略了后期的运营和维护,导致许多公园在建成后难以维持良好的状态。在此背景下,探索景观设计与后期运维一体化的新模式,对于实现城市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北京市石景山区松林公园景观改造为例,通过分析松林公园的现状问题和改造策略,探讨将后期运维纳入景观设计的全过程,以实现公园的可持续良性运营,为类似的城市公园改造项目提供参考。
当前,城市公园面临两大问题:①与周边区域融合不够;②业态单一,对年轻人缺乏吸引力。如何使城市公园独具特色、充满活力,成为真正的“城市绿色公共财富”,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日本在2017年出台的《都市公园法》修正案中提出Park-PFI制度,为解决类似问题提供有益参考。该制度通过引入市场化经营,将公园设施产生的收益反哺公园的设计、建设和持续管理,实现公园的良性循环。
我国面对财政压力和老旧公园配套设施不足的现状,探索“以园养园”的良性循环模式势在必行,要求在景观设计初期系统考虑设计与运维的一体化,包括公园的招商、运营、维护和资金来源等专项。各个公园均需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定制化设计,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松林公园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西侧,地处长安街与西四环交叉口,北邻八角乐园,东邻石景山体育场,地理位置优越。然而由于长期疏于管理,公园内基础设施缺乏,故吸引力不足,成为该区域人流热度的低洼地带。公园东侧为游人密度稍大的平坦树林草地区域,西侧的山地区域则布满荆棘且空间杂乱,给人一种不安全感。当前松林公园已沦为半荒野化的城市公园。
公园现存问题如下:①基础设施陈旧且不完善,无法满足现代城市居民的需求;②公园缺乏特色和吸引力,难以吸引周边居民和游客;③公园的空间布局不合理,东西两侧差异明显,未充分利用现有资源;④公园维护成本高,但使用效率低,难以实现收支平衡。上述问题使得松林公园的改造迫在眉睫,同时也为探索景观设计与运维一体化提供了实践机会。
松林公园景观改造借鉴日本Park-PFI制度的经验,考虑运营维护要素,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着手,力求实现以园养园、收支平衡的目标。
从“开源”角度看,松林公园需要足够大的空间来承载大型活动,以实现公园的创收。如美国布莱恩特公园占地面积约3.9万m2,其中1.6万m2为草坪,公园全年不间断地举办约1000多场活动,接待约1200万访客。2019年,公园全年创收近2000万美元,持续不断地为市民提供电影放映会、百老汇演出、音乐会、科学实验工作坊等活动,极大提高了公园热度。松林公园东侧原有一片大草坪,对其进行保留并梳理地形,清理草坪内杂乱的乔灌木,并在周围增加灌木及休憩廊架,使草坪成为半开放、易围合的景观空间,若有大型活动开展,草坪可临时转变为围合空间使用。此外在草坪周边增设基础设施,将其打造为可承接大型室外活动的多功能空间。
松林公园定位为全龄友好公园,故在公园内部设置适合不同年龄层人群需要的活动场地,如适合儿童游玩的松果乐园、萌宠乐园,适合成年人活动的咖啡厅、运动场地以及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健身空间。其中,针对松果乐园、萌宠乐园、咖啡厅、运动场地等,由设计团队牵头,与有实力的品牌及运营团队合作,商讨合作规则,根据各方需求,利用资金、资源及经验优势细化打造场地,使公园得到良性运营。此外与强IP合作,突出公园特色,实现引流并提高商业价值,将绿地资源转化为“金山银山”。
未来塑造公园自身的品牌形象,让松林公园成为强IP,设计特有的LOGO和IP形象,抓住零碳公园特点开展零碳科普研学活动,并定期举办音乐会、游园会、市集等,让活动成为传统,从而吸引人流、提升商业价值,形成良性循环。
对占地68%的原始松林区域实施最小干预策略,通过疏伐、修枝等精细化手段提升林下空间的通透性。保留松林特有的腐殖质层与松针覆盖系统,将其转化为天然的生态铺装材料。在林下活动区铺设15~20cm厚松针层,形成兼具透水性、缓冲性及抑草功能的自然地表系统,较传统硬质铺装降低87%的初期建设成本及后期维护费用。
松林区域场地地形较为复杂,高程不符合景观安全设计规范,基于场地测绘数据与现状松林点位标高,建立三维地形模型,保留松林场地原始微地形特征,对坡度>25°的陡坡区域及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土方微调。通过“填凹不削凸”的土方平衡策略,平整场地不符合安全规范的区域,压缩土方工程量,节约运输与人工成本。
改造设计在优先选择北京本地乡土树种的基础上,尽可能挑选节水耐旱型观赏植物,其维护成本低、观赏价值高、品种资源丰富,可从根本上减少用水需求,降低养护成本。植物枝叶的修剪和整形是绿化养护的重要支出之一,构建粗养护型植物群落,可减少人工养护成本,是低造价时代植物景观营造的重要手段。在林下区域播撒草籽,以避免选用长期需要人打理的灌木。此外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和降水量时常改变,原本适合树种生长的环境存在不确定性,故结合北京未来50年的气候变化趋势选择相应的适生植物,以有效减少维护、更替植被的费用。
松林公园景观改造实践表明,景观设计与后期运维一体化是解决城市公园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有效途径。采用“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策略,不仅能提升公园的吸引力和使用效率,还能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收支平衡。城市公园未来发展应更加注重设计与运维的有机结合,充分考虑公园的长期运营需求。在改造初期应引入运营团队,共同制定设计方案,同时积极探索多元化运营模式,如引入社会资本、策划特色活动等,以增强公园的“自我造血”能力。此外,还应注重公园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将其打造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市民提供优质的公共空间,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