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长郜红建今天在《2025上海民生访谈》中透露,生活中这些细碎的“不方便”已经纳为今年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的重要工作内容。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局局长、党组书记郜红建表示,生活垃圾分类是关乎市民群众生活的“身边小事”,也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关键大事”。通过调研发现,本市垃圾分类还存在投放环境不优、湿垃圾破袋不方便、垃圾收运噪声扰民等问题。
为此,今年绿化市容部门将围绕“资源化、绿色化、精细化、智能化、惠民化”,全面推动生活垃圾分类提质增效。尤其针对市民重点关注的生活垃圾清运扰民、投放环境优化和垃圾收费问题等,拟开展几项专项行动。
目前,全市已累计完成1.9万余个投放点微更新、3700余个投放点专项更新、804个高标准生活垃圾分类小区(村)建设。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生活垃圾投放环境优化力度,预计到今年年底,全市将完成2.1万余个投放点微更新、8000余个投放点专项更新,推进1100个小区(村)精品提升。
同时,针对市民反映的湿垃圾破袋问题,将探索通过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着力破解湿垃圾破袋难题。
旨在破解“垃圾清运作业时间不科学、作业设备噪声、垃圾桶游街、沿街废物箱满溢”等难题。
一方面,根据不同业态(如老旧小区、大型居住区、其他居住区、单位、沿街商铺等),科学设定垃圾收运时间,尽量不扰民或者少扰民。
另一方面,将采用新技术、新手段降低噪声污染,比如安装防撞缓冲胶条、优先选用新能源车辆、调整机械操作模式等。
他透露,全市已排摸扰民现象特别突出100处点位,加以集中综合治理,目前已完成9处。
为加快单位生活垃圾收费精细化管理,市绿化市容局正在研究修订单位生活垃圾收费管理办法,优化垃圾计量方式,提供更多元化的收费方式供选择。
推动实施线上申报、线上缴费、线上公开、线上可查,学习借鉴水电费缴纳经验,强化信息透明度,提升缴费便捷性。
合理运用收费减免政策,鼓励各区将费用减免与垃圾分类成效关联,制定适度减免政策,优化营商环境,让征收对象,尤其是小微商户更有获得感。目前,静安、虹口等很多区都在积极推进信息化手段,使垃圾申报和收费更加便捷,取得了初步成效。
为了进一步规范搭帐篷,绿化市容部门出台了《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指引》以及《上海市城市公园帐篷区管理细则》,同时面向社会开展了“金点子”征集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市民代表、媒体代表等共同探讨怎么搭好帐篷。
安全搭帐篷是公众最为关注的问题。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表示,在管理帐篷搭建过程中,主要通过自律和他律两种方式引导和管理。所谓自律,引导市民游客按照已经制定发布的指引和细则的要求规范、文明搭帐篷,指引已经规定了帐篷搭建区域、帐篷尺寸,对安全防护也有具体要求。他律方面,通过公园管理者、志愿者和市民群众加强日常监督,对于一些不文明行为或者有安全隐患的行为及时进行劝导,对一些违法或者私搭乱建行为进行打击,维护健康有序的游园活动。
下一步,绿化部门将继续开展“金点子”征集活动,对公园帐篷区管理开展分类研究。
哪些区域能够划片可以搭?哪些区域不能搭、搭什么样的?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透露,“准备进一步优化细则,比如在人流密度大或大客流期间,帐篷和天幕的大小就要有所控制,非高峰时段可以适当放宽,根据公园的特征制定适宜帐篷搭建的规则。同时做好各项服务,以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的需求,找到最大的公约数,使市民既能享受公园绿色和生态之美,同时有序不造成安全隐患。”
今年4月,上海四部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设摊治理提升城市“烟火气”工作方案》。外摆位、摆摊设点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难题,如何统筹放和管、活力和秩序之间的关系?
“既要满足广大市民对活力街区和烟火气的期待,又要符合上海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以需求为导向。”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表示,对一些重要商圈、景区,这些地方商业配套不足但市民又有一定需求,将因地制宜增加一些设摊的点、拓展设摊区域;对一些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交通出行和公共安全的无序设摊行为依法查处,“设摊是为了满足市民对街区活力的需求,不是到处设摊设点”。
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强调,设摊的落脚点强调有序设点,提升街区活力。提升“烟火气”不是搞得满地都是油渍,也不是无序设点,而是在确保市容整洁有序的情况下设摊。
一方面提升“烟火气”与彰显上海特色结合,比如在不同区域设的摊要和当地文、旅、商融合在一起,要融为一体,一体化设计。比如在博物馆、美术馆可以发展一些特色文旅集市,在一些重要商圈可以适当开展一些外摆位激活活力街区,设点“烟火气”要与区域特色结合一起。
二是行政管理和社会自律相结合,设摊管理既要维护秩序又要满足或者体现人文关怀,一方面增加管理疏导力度,同时还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智能管理手段提升管理水平,同时也鼓励设摊疏导点、管控点、特色点等建立自己的自律组织,引导摊主和经营者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并邀请市民参与监督,争取在设摊治理上寻求最大共识。
上海的果毛飘絮主要来自悬铃木,为了缓解悬铃木果毛飘絮影响,上海在2020年颁布全国首个《上海市行道树悬铃木果毛防控技术导则》,明确以修剪为主综合治理的防控原则,规范悬铃木的修剪控果、物理冲刷、环卫清扫的方法。实践证明修剪是最有效的举措,冬季进行修剪去除果球直接可以减少果毛的来源,通过合理修剪,第二年90%果毛产生都可以得到解决。
对于一些树冠比较高、无法通过修剪治理的行道树悬铃木,主要采取物理冲刷的方式,通过吹、冲、扫一体作业方式,把即将脱落的果毛用人工的风吹落,再通过清扫消除果毛对市民的影响。比如今年在徐汇、黄浦、静安的145条道路已经采取了物理冲刷的方式控制果毛。同时在果毛飘絮期间,环卫部门也会增加作业频次,减少果毛在地面留存的时间,有时候也会采取一些喷雾方式来减少果毛。